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陈敏道却未遇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。
诗人不畏艰难,冒着风波行了两天的路程,只为拜访故友,可见他对友情的重视。虽然未能见到友人,但诗人并不沮丧,而是将菊花视为宾主,与自然相伴,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豁达态度。
诗中提到“醴酒从人结弟兄”,表明诗人愿意通过饮酒结交朋友,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友情的渴望。接下来的两句“秋谷已销吴甸雨,寒潮不上阖闾城”,描绘了秋天的景色:秋雨过后,山谷显得格外宁静,寒潮还未侵袭城池。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,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喜爱。
最后两句“白头欲制乌啼曲,付与渔郎短笛声”,诗人虽然年老,但仍想创作一首曲子,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,并将这首曲子交给渔夫用短笛吹奏。这既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,也寄托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诗人拜访友人未遇的经历,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、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平凡生活的向往,展现了诗人豁达、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沈梦麟
沈梦麟(1307—1399),字原昭,吴兴人,元末明初文学家,享年九十三岁。少有诗名。元末,以乙科授婺州学正。迁武康令,解官归隐。明初,以贤良征,辞不起。应聘入浙闽,校文者三,会试同考者再。太祖称他“老试官,”知其志不可屈,亦不强以仕。梦麟于七言律体最工,时称“沈八句”。著有《花溪集》三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