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离别的场景,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深情和不舍。
诗的开头,诗人设宴为朋友饯行,地点选在“德水”边,展现出一种高雅、庄重的氛围。随后,诗人停下船只,准备送别,暗示着离别在即。这里的“仙舟”一词,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,仿佛这场离别不仅仅是普通的告别,而是带有某种神圣的意味。
接下来,诗人用“贝阙桃花浪,龙门竹箭流”来描绘周围的环境。贝阙象征着华丽的宫殿,桃花浪则暗示着春天的美好,而“龙门”和“竹箭流”则给人一种水流湍急、气势磅礴的感觉。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,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。
在第三句,诗人写到“当歌悽别曲,对酒泣离忧”,直接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。诗人和朋友在歌声中感受到离别的凄凉,举杯饮酒时更是忍不住流下泪水。这里的“悽别曲”和“泣离忧”都强烈地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。
最后,诗人站在“青门”外,目送朋友离去,眼中只有飘浮的白云。这里的“青门”象征着离别的地方,而“空见白云浮”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无奈。朋友已经远去,诗人只能独自面对这片空旷的天空,白云的飘浮似乎也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,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。诗人用优美的意象和真挚的语言,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惜别之情。
骆宾王
骆宾王(约619—约687年)字观光,汉族,婺州义乌人(今浙江义乌)。唐初诗人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又与富嘉谟并称“富骆”。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,历武功、长安主簿,仪凤三年,入为侍御史,因事下狱,次年遇赦,调露二年除临海丞,不得志,辞官。有集。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,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,敬业败,亡命不知所之,或云被杀,或云为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