卜算子·新柳

娇软不胜垂,瘦怯那禁舞。多事年年二月风,翦出鹅黄缕。
一种可怜生,落日和烟雨。苏小门前长短条,即渐迷行处。

译文及注释

娇软不胜垂,瘦怯(qiè)那禁舞。多事年年二月风,翦(jiǎn)出鹅黄缕。
新柳的形态娇柔瘦弱,柔嫩的柳丝像娇弱的女子一样无力垂下,怎么能经受住春风的舞动。二月的春风年年多事,将柳枝吹成鹅黄的颜色。
多事二句:谓二月春风将柳枝吹成鹅黄色的丝条,唐贺知章《咏柳》:“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

一种可怜生,落日和烟雨。苏小门前长短条,即渐迷行处。
同样是垂柳,在夕阳西下的岸边,朦朦胧胧的烟雨中却更加怜爱。钱塘苏小的门前那青翠的柳荫,枝繁叶茂,迷离朦胧,让人浮想联翩。
可怜生:犹可怜。生,无意。苏小:即苏小小。苏小小有二,且都为钱塘名妓。一为南朝齐人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新柳的形态娇柔瘦弱,柔嫩的柳丝像娇弱的女子一样无力垂下,怎么能经受住春风的舞动。二月的春风年年多事,将柳枝吹成鹅黄的颜色。
同样是垂柳,在夕阳西下的岸边,朦朦胧胧的烟雨中却更加怜爱。钱塘苏小的门前那青翠的柳荫,枝繁叶茂,迷离朦胧,让人浮想联翩。

注释
多事二句:谓二月春风将柳枝吹成鹅黄色的丝条,唐贺知章《咏柳》:“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
可怜生:犹可怜。生,无意。
苏小:即苏小小。苏小小有二,且都为钱塘名妓。一为南朝齐人。

赏析

古典诗词中杨柳被赋予了多种喻义,但多是借以抒发艳情,或是表达离愁别绪等等。本篇虽题作“咏柳”(一作“新柳”),可实际上作者别有寓托。有人以为是用象征的手法,借咏柳来写一个年方及笄的歌女。此可备一说。这首小词用笔空灵清丽,虽刻画,但不伤其神理,诚所谓“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”,斯是妙绝。上片侧重描画弱柳之形,但已是含情脉脉。下片侧重写其神韵,结处用苏小之典,更加迷离深婉,耐人寻味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卜算子·新柳》描绘了春天里新柳的柔美与脆弱,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。

词的开头两句“娇软不胜垂,瘦怯那禁舞”,写的是新柳的柔软和瘦弱。柳枝轻盈,仿佛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,轻轻垂下;而它的纤细也让它显得胆怯,仿佛害怕随风起舞。这里通过拟人的手法,把柳枝比作一个柔弱娇羞的女子,形象生动。

接下来的“多事年年二月风,翦出鹅黄缕”,写的是春风催生了新柳。二月的春风总是多事,它轻轻一吹,便将柳枝剪出了嫩黄的细叶。这里的“翦”字用得巧妙,仿佛春风是一位巧匠,精心裁剪出了这抹新绿。

“一种可怜生,落日和烟雨”,这里的“可怜”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同情,而是指柳树的娇嫩与柔弱。在落日和烟雨的映衬下,柳树显得更加凄美。这一句营造出一种朦胧、忧郁的氛围,仿佛柳树也带上了人的情感,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。

最后两句“苏小门前长短条,即渐迷行处”,写的是柳枝在苏小小门前的摇曳姿态。苏小小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才女,她的门前柳枝随风摆动,渐渐模糊了行人的视线。这里的“迷行处”既指柳枝随风摇曳的景象让人迷醉,也暗示了柳树的柔美让人流连忘返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,将新柳的柔美与脆弱表现得淋漓尽致,同时也借柳树抒发了对春天、对生命的感怀。它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,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,令人回味无穷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