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,探讨了做人处世的智慧。全诗核心讲的是"分寸感"——如何在世俗生活中保持精神境界的平衡。
前四句提出两个关键处世原则: 1. "入圣有域":追求高尚但要有界限,不必强求完美 2. "存诚以闲":保持真诚的同时学会放松 接着用对比手法说:真正的德行看起来可能不像德行("德不德上"),真正的才能介于显露与隐藏之间("材不材间")。
后四句通过生活场景说明这种处世态度: - "堂上不粪":厅堂不必过度打扫(或解释为不堆世俗杂物),保持质朴 - "门设常关":家门经常关闭,象征保持精神独立 最后用比喻讽刺:那些急功近利堆土成山("覆篑为山")的行为,就像可笑的小土包("鄙哉丘垤"),远不如自然形成的山岳。
全诗精髓在于教导人们:做人要追求内在修养而非表面功夫,在世俗生活中保持超脱,像真正的山一样自然稳重,而不是刻意堆砌形象。这种"中庸之道"的智慧,对现代人处理工作生活平衡仍有启发。
洪炎
洪炎(1067~1133),字玉甫,南昌(今属江西)人。黄庭坚外甥,出生书香门第,由祖母启蒙,洪炎与洪朋、洪刍、洪羽四兄弟,都是诗人,号称“豫章四洪”江西诗派诗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