琵琶仙 江上早春感事别于晦岩
头白渔郎,问重见、洞里桃花何世。
流水休恋桃源,蓬莱正尘起。
凝望眼、金扃玉阙,渐销尽、海东云气。
犯斗槎回,支机石老,题恨无地。
又还念、辽鹤归来,奈乡梦、重重渺难寄。
愁向十洲屏画,说沧桑馀事。
残篴外、西江落月,见故宫、洗面清泪。
谩倚烟柳津桥,杜鹃声里。
流水休恋桃源,蓬莱正尘起。
凝望眼、金扃玉阙,渐销尽、海东云气。
犯斗槎回,支机石老,题恨无地。
又还念、辽鹤归来,奈乡梦、重重渺难寄。
愁向十洲屏画,说沧桑馀事。
残篴外、西江落月,见故宫、洗面清泪。
谩倚烟柳津桥,杜鹃声里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琵琶仙·江上早春感事别于晦岩》是一首充满感慨和忧伤的诗词,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、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。
首先,诗词开篇以“头白渔郎”的形象,暗喻了岁月的无情。渔郎已经白发苍苍,他问自己,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“洞里桃花”的美好景象。这里的“洞里桃花”象征着理想中的世外桃源,代表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然而,现实却是“流水休恋桃源”,流水无法停留,桃源也无法长久,象征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持久。
接着,作者提到了“蓬莱正尘起”,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境,但如今却尘土飞扬,暗示着理想中的仙境已被现实所玷污,充满了无奈与失落。作者凝望着“金扃玉阙”,却发现它们逐渐被“海东云气”消磨殆尽,象征着曾经的辉煌和荣耀正在慢慢消失。
诗词的后半部分,作者进一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。他提到了“犯斗槎回,支机石老”,斗槎和支机石都是古代神话中的事物,象征着岁月的长河和永恒的时光。然而,它们都已老去,作者感叹“题恨无地”,无处寄托心中的悔恨与哀愁。
接下来,作者笔锋一转,提到“辽鹤归来”,辽鹤是传说中的仙鹤,象征着归乡的期盼。然而,作者的“乡梦”却“重重渺难寄”,故乡的梦境遥远而难以实现,充满对家乡的思念和无奈。
最后,作者以“十洲屏画”和“西江落月”作为背景,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。十洲是传说中的仙境,屏画则象征着美好的回忆,但这些都已成为了“沧桑馀事”,只剩下对往事的追忆。残篴声中,西江的落月映照着故宫,仿佛在洗面清泪,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与哀伤。
整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,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、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哀愁。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,以及对故乡和往事的追忆,作者传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感慨,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力感。诗词语言优美,情感深沉,读来令人感慨不已。
郑文焯
郑文焯(1856~1918)晚清官员、词人。字俊臣,号小坡,又号叔问,晚号鹤、鹤公、鹤翁、鹤道人,别署冷红词客,尝梦游石芝崦,见素鹤翔于云间,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,奉天铁岭(今属辽宁)人,隶正黄旗汉军籍,而托为郑康成裔,自称高密郑氏。光绪举人,曾任内阁中书,后旅居苏州。工诗词,通音律,擅书画,懂医道,长于金石古器之鉴,而以词人著称于世,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,所著有《大鹤山房全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