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后杂兴三首

溪娃逐晚凉,双双戏檐底。
笑入豆花棚,烧灯寻络纬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乡村的活泼画面,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。

前两句"溪娃逐晚凉,双双戏檐底"像镜头一样捕捉到:村里的孩子们(溪娃)趁着雨后傍晚的凉爽,三三两两在屋檐下嬉戏打闹。"逐"字用得特别生动,既表现出孩子们追着凉风跑的活泼劲儿,又暗示他们像小动物一样天真烂漫。

后两句"笑入豆花棚,烧灯寻络纬"更精彩:孩子们笑着钻进豆角藤架里,点起灯火寻找纺织娘(络纬)。这里藏着两个巧妙之处:一是"豆花棚"这个细节,既点明季节是豆花盛开的夏天,又营造出藤蔓交错的神秘感;二是"烧灯"这个动作,在渐暗的天色中突然亮起一点灯火,画面顿时有了明暗对比,仿佛能看见孩子们认真寻找虫子的专注表情。

全诗短短20个字,却像连环画一样展现了三个动态场景:追逐凉风、屋檐嬉戏、灯下寻虫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孩子们纯真的游戏,自然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未经雕琢的快乐——雨后清凉、同伴玩耍、探索自然,这些简单事物带来的喜悦,正是许多人记忆中最珍贵的童年片段。

王叔承

王叔承(1537—1601) 明诗人。初名光允,字叔承,晚更名灵岳,字子幻,自号昆仑承山人,吴江人。喜游学,纵游齐、鲁、燕、赵,又入闽赴楚。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,赋诗离去。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,嗜酒。春芳有所纂述,常醉卧弗应,久之乃请其归。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,对三王并封之议,遗书数千言规劝之,锡爵为此叹服不已。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。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,作汉宫曲数十阕,流传于禁中。著作有《潇湘编》、《吴越游集》、《宫词》、《壮游编》、《蟭螟寄杂录》、《后吴越编》、《荔子编》、《岳色编》、《芙蓉阁遗稿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