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山僧真胜上人不遇

松下禅栖所,苔滋径莫分。青山春暮见,流水夜深闻。
不坐看心石,应随出定云。猿猱非可问,岩谷自空曛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山僧真胜上人却未能相见的场景,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。

首句“松下禅栖所,苔滋径莫分”描绘了山僧修行的环境:松树下的禅房,小路上长满了青苔,几乎分辨不出路径。这给人一种幽静、远离尘嚣的感觉,暗示了山僧内心的宁静与超脱。

“青山春暮见,流水夜深闻”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:春天傍晚的青翠山峦,深夜时分的潺潺流水。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,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韵律。诗人通过这些景象,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。

“不坐看心石,应随出定云”是诗人对禅修状态的想象:山僧或许不在禅房中打坐,而是像云一样自由自在,随缘而行。这表现了禅修的超脱与自在,不受外物束缚。

最后两句“猿猱非可问,岩谷自空曛”则表达了诗人未能见到山僧的遗憾:山中的猿猴无法回答他的问题,山谷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空旷而宁静。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禅修生活的渴望。

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内心表达,展现了禅修生活的宁静与超脱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禅修境界的向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