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温城望军营

虏地寒胶折,边城夜柝闻。兵符关帝阙,天策动将军。
塞静胡笳彻,沙明楚练分。风旗翻翼影,霜剑转龙文。
白羽摇如月,青山断若云。烟疏疑卷幔,尘灭似销氛。
投笔怀班业,临戎想顾勋。还应雪汉耻,持此报明君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战士在边疆军营中的所见所感和内心情感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战士的忠诚。

开篇,“虏地寒胶折,边城夜柝闻”,描绘了边疆的寒冷与孤寂。夜晚,寒风吹过,仿佛连胶水都冻裂了,边城的更鼓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。这不仅烘托了环境的艰苦,也暗示了战士的孤独与警觉。

接着,“兵符关帝阙,天策动将军”,诗人通过“兵符”和“天策”这两个词,点明了战士的责任与使命。他们手持兵符,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,天策将军的指挥让他们时刻准备着战斗。

“塞静胡笳彻,沙明楚练分”,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景象。塞外静谧,胡笳声穿透夜空,沙漠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,仿佛楚地的丝绸被分割开来。这里的对比手法,既表现了边疆的宁静,又暗示了潜伏的危机。

“风旗翻翼影,霜剑转龙文”,诗人用“风旗”和“霜剑”象征战士的英勇与坚定。旗帜在风中飘扬,剑刃上霜花闪烁,仿佛龙纹在转动,展现出战士们的威武与不屈。

“白羽摇如月,青山断若云”,这里的“白羽”可能指箭矢或旗帜,月光下它们摇曳生辉,而远处的青山则像云一样连绵不绝。这既是对边疆景色的描绘,也寄托了战士对家乡的思念。

“烟疏疑卷幔,尘灭似销氛”,烟雾稀疏,仿佛卷起的帷幕,尘埃消散,似乎战场的紧张气氛也随之消失。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战士对和平的渴望,以及对战争的反思。

最后,“投笔怀班业,临戎想顾勋。还应雪汉耻,持此报明君”,诗人表达了战士的志向与决心。他放下笔,怀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先辈,面对战争,他想着如何建功立业。他决心洗刷国家的耻辱,用行动来报答明君的信任。这既是对战士忠诚的赞美,也是对爱国精神的颂扬。

整首诗词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和战士内心情感的表达,展现了战士的坚韧与忠诚,同时也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。诗人用细腻的笔触,将边疆的荒凉与战士的英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使得这首诗词既有深沉的意境,又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。

骆宾王

骆宾王(约619—约687年)字观光,汉族,婺州义乌人(今浙江义乌)。唐初诗人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又与富嘉谟并称“富骆”。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,历武功、长安主簿,仪凤三年,入为侍御史,因事下狱,次年遇赦,调露二年除临海丞,不得志,辞官。有集。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,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,敬业败,亡命不知所之,或云被杀,或云为僧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