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余小步

莲花莲叶柳塘西,疏雨疏风斜照低。
竹箨冠轻容雪鬓,桃枝杖滑困春泥。
垂虹疑饮双溪水,砌草新添一寸荑。
不拟孤山闲放鹤,鹁鸠恰恰向人啼。

译文及注释

莲花莲叶柳塘西,疏雨疏风斜照低。
柳塘西处,莲叶田田,莲花清丽,风轻雨疏,夕阳西斜。

竹箨(tuò)冠轻容雪鬓,桃枝杖滑困春泥。
花白的头发上戴着竹箨冠,拄杖出行,又被困湿滑的春泥。
箨:竹笋的皮。

垂虹疑饮双溪水,砌草新添一寸荑(tí)
彩虹倒映在水中,仿佛在饮溪水,路边的茅草也新长出了嫩芽。
荑:茅草的嫩芽。

不拟孤山闲放鹤,鹁鸠恰恰向人啼。
此时鹁鸠正在动听地歌唱,我已不打算再去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了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柳塘西处,莲叶田田,莲花清丽,风轻雨疏,夕阳西斜。
花白的头发上戴着竹箨冠,拄杖出行,又被困湿滑的春泥。
彩虹倒映在水中,仿佛在饮溪水,路边的茅草也新长出了嫩芽。
此时鹁鸠正在动听地歌唱,我已不打算再去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了。

注释
箨(tuò):竹笋的皮。
荑(tí):茅草的嫩芽。

赏析

“莲花莲叶柳塘西”,点明“小步”的地点,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,两个“莲”字连用,具有音韵之美,也暗示了对美景的喜爱。“疏雨疏风斜照低”点明“小步”的时间,并通过对风轻雨疏、夕阳西斜的景象,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、清新的氛围。颔联描写作者头戴竹箨冠、手柱桃枝杖被困春泥的情状。颔联选取了“垂虹”“砌草”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,细腻生动,情景交融。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蹄叫打动,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,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漫步时看到的宁静田园风光,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。

前两句勾勒出整体画面:池塘边开满莲花,柳树轻轻摇曳,雨后的夕阳低垂在天边。疏疏落落的雨点和微风,营造出清新湿润的氛围。

中间四句通过细节展现老人的闲适生活:老人戴着轻巧的竹皮帽子,白发如雪;拄着桃木拐杖在湿滑的春泥中小心行走。雨后溪水上涨,彩虹仿佛在溪边饮水;台阶边的野草冒出了嫩芽,展现着春天的生机。

最后两句点明心境:诗人不像隐居孤山的林逋那样养鹤为伴,而是享受眼前这寻常景致。鹁鸠鸟的欢快啼叫,更添几分生活情趣。全诗用质朴的语言,将雨后乡村的寻常景致写得清新动人,表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。

王夫之

王夫之(1619年10月7日-1692年2月18日),字而农,号姜斋、又号夕堂,湖广衡州府衡阳县(今湖南衡阳)人。他与顾炎武、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。其著有《周易外传》、《黄书》、《尚书引义》、《永历实录》、《春秋世论》、《噩梦》、《读通鉴论》、《宋论》等书。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,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,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,著书立传,自署船山病叟、南岳遗民,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