綵棹浮太液,清觞醉习家。
诗情对明月,云曲拂流霞。
烟散龙形净,波含凤影斜。
安仁动秋兴,鱼鸟思空赊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池畔夜景,充满诗情画意。诗人用"彩色的船桨划过太液池"开篇,就像用画笔蘸着月光在池水上作画。第二句"在习家园林把酒言欢"带我们进入一个文人雅集的热闹场景,但很快又转入静谧——诗人对着明月吟诗,琴声伴着晚霞流淌。

中间四句特别精彩:池面雾气散去后,像龙形的水纹变得清澈;波光里倒映着凤凰般的云影,随着水波轻轻摇曳。这些比喻既华丽又自然,把普通的水波光影写活了。最后诗人借用潘安仁(西晋美男子)的典故,说自己被秋色触动雅兴,连鱼鸟都沉醉在这片空灵景色中忘了归处。

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:从热闹的酒宴切换到月下独吟,再聚焦到波光中的龙凤倒影,最后以人与自然的共鸣收尾。最妙的是"鱼鸟思空赊"这个结尾,明明是诗人自己陶醉,却说是鱼鸟忘了回家,这种含蓄的表达让整首诗余韵悠长。

李峤
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