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庐山

此日浔阳水,相传异禹年。
九流归一壑,极目见庐山。
阳鸟随春尽,彭蠡入夜寒。
荆扬归浩荡,楼橹几时安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浔阳江畔眺望庐山的所见所感,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历史感慨。

开头两句说:今天的浔阳江水,相传和大禹治水时的模样已经不同了。这里用大禹治水的典故,暗示时光流逝、沧海桑田的变化。

中间四句是精彩的景物描写:无数支流汇入同一个深谷(指鄱阳湖),放眼望去就能看见雄伟的庐山。随着春天结束,候鸟(阳鸟)都飞走了,夜晚的鄱阳湖(彭蠡)透着寒意。这几句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庐山脚下的水文气象,既有空间上的壮阔(九流归一壑),又有时间上的变迁(春尽夜寒)。

最后两句抒发感慨:长江中下游(荆扬)地区重归平静,那些战船(楼橹)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停歇呢?这里透露出对天下太平的期盼,可能暗指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。

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:通过描写庐山脚下江河汇流的自然景象,将地理空间与历史时间巧妙融合,最终升华为对和平的向往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每个景物描写都蕴含着深沉的情感,让读者能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社会安定的渴望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