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戴文进赤壁图
元丰有案诗成狱,五载南来事迁逐。
黄冈形胜无处无,赤壁矶头山水绿。
古树深蟠不老根,悬崖泻下飞来瀑。
白露横江风气凉,月出东山皎如烛。
扁舟欸乃击空明,主宾逸兴何当足。
歌声上薄斗牛寒,玉箫吹起鲛人哭。
此时此景情最融,那识升沉与荣辱。
旧存词赋未凄凉,千古虹光耀人目。
临安画史艺无双,貌得生绡横半幅。
挥毫几度不成吟,祗恐神游笑俚俗。
绵邈高风何处寻,漠漠江云寄遥瞩。
黄冈形胜无处无,赤壁矶头山水绿。
古树深蟠不老根,悬崖泻下飞来瀑。
白露横江风气凉,月出东山皎如烛。
扁舟欸乃击空明,主宾逸兴何当足。
歌声上薄斗牛寒,玉箫吹起鲛人哭。
此时此景情最融,那识升沉与荣辱。
旧存词赋未凄凉,千古虹光耀人目。
临安画史艺无双,貌得生绡横半幅。
挥毫几度不成吟,祗恐神游笑俚俗。
绵邈高风何处寻,漠漠江云寄遥瞩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题戴文进赤壁图》是明代诗人徐有贞为画家戴进(字文进)的《赤壁图》所作的题画诗。全诗通过描绘画中赤壁的壮美景色,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历史典故,表达了超脱荣辱、寄情山水的情怀。
前四句交代背景:苏轼因"乌台诗案"被贬黄州五年,但黄州山水之美(特别是赤壁)给了他精神慰藉。"山水绿"三字用清新色调冲淡了政治阴影。
中间十二句是画面主体描写: - 古树盘根、飞瀑直下的静态与动态结合,展现赤壁的雄奇。 - "白露横江""月出东山"化用苏轼《赤壁赋》名句,月光如烛的比喻新颖生动。 - 泛舟场景中"击空明"(船桨划破月光映照的水面)的描写极具画面感。 - 用"歌声震天""箫声引鲛人泣"的夸张手法,表现苏轼与客人的尽兴。 - "哪识升沉与荣辱"点明画作精髓——人在自然美景中会忘却官场得失。
最后六句回归题画主题: - 赞美苏轼词赋永恒如虹光,同时夸赞戴进画技无双。 - 诗人自谦"几度不成吟",怕自己诗句配不上画中意境。 - 结尾望着画中江云,表达对苏轼超然境界的追慕。
全诗巧妙融合了三种元素:画作的视觉美、苏轼的历史故事、诗人自己的感悟。最打动人的是传递出一种人生智慧——当人面对壮阔自然时,个人的得失会变得渺小。这种"寄情山水淡看荣辱"的思想,至今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