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及注释
皓魄(pò)当空宝镜升,云间仙籁(lài)寂无声。
明月缓缓升起,如同镜子般挂在天空。万籁无声,似乎连天上的仙乐也因为美丽的月色而停止了演奏,空中只飘着淡淡的云朵。
皓魄:指明月。
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(qú)千里明。
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,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。
狡兔空从弦外落,妖蟆休向眼前生。
想起那些关于月亮的传说,月中有兔与蟾蜍。
狡兔:传说中捣药的白兔,据说它可以使月亮生光。弦:农历初七八,月亮缺上半部分,叫上弦月;二十二三,缺下半部分,叫下弦月。
灵槎(chá)拟约同携手,更待银河彻底清。
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,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,遨游太空。
灵槎:神话中用来乘坐往来的筏子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明月缓缓升起,如同镜子般挂在天空。万籁无声,似乎连天上的仙乐也因为美丽的月色而停止了演奏,空中只飘着淡淡的云朵。
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,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。
想起那些关于月亮的传说,月中有兔与蟾蜍。
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,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,遨游太空。
注释
皓魄:指明月。
狡兔:传说中捣药的白兔,据说它可以使月亮生光。
弦:农历初七八,月亮缺上半部分,叫上弦月;二十二三,缺下半部分,叫下弦月。
灵槎:神话中用来乘坐往来的筏子。
简析
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,首联即点明主题,用“宝镜”突出了月之明亮,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,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,使人如身临其境,看那皓月当空,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。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,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,尾联诗人突发奇想,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,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之夜的美丽画卷,语言通俗却充满想象力。
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:月亮像一面发光的镜子升上天空,云端一片寂静,仿佛能听到神仙世界的声响。这里用"宝镜"形容月亮,既写出月亮的圆润明亮,又暗示它像镜子一样能照见人间万象。
三四句是千古名句,说月亮把秋天的美景平均分给每个人,月光照亮千里云路。这里"平分秋色"用得巧妙,把无形的月光写成可以均分的礼物,而"云衢"(云中的大路)的想象让月光有了流动感。
五六句用神话故事增添趣味:诗人调侃说月宫里的玉兔别从月弦上掉下来,吃月亮的蛤蟆精也别出来捣乱。这种幽默的警告让月亮显得更生动可爱。
最后两句突发奇想:诗人想约人一起乘仙船,等银河彻底清澈时同游天际。这个浪漫的邀约把赏月升华成对纯净理想的追求,"彻底清"三字透露出对清明世界的向往。
全诗就像用月光串起的珍珠项链:既有"宝镜""云衢"的视觉美,又有"仙籁"的听觉想象;既有"狡兔""妖蟆"的童话色彩,又有"灵槎银河"的科幻感。诗人把中秋月色写得可触可感,最后落脚在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上,普通人在赏月时产生的遐想都被他写成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