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孤寂的画面,核心情感是思念与失落。
上片"楚女不归"直接点明主题:等待的人没有回来。"楼枕小河春水"用拟人手法,说小楼像枕着春水而卧,既写出江南水乡的景致,又暗示倚楼等待的姿势。春水本该温暖欢快,却因"不归"显得落寞。
下片三个短句像电影特写镜头:"月孤明"是清冷的月光,强调孤独;"风又起"带来不安的动感;"杏花稀"说明花期将尽,暗喻等待太久、春光虚度。这三个意象叠加,把"不归"带来的惆怅层层递进。
全词妙在不说"愁"字,却通过春水、孤月、落花等景物,把等待的焦灼、时光流逝的无奈都浸透在字里行间。特别是"枕"字用得精妙,让静止的小楼有了守望的姿态,使思念更加具象化。
温庭筠
温庭筠(约812—866)唐代诗人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“温八叉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贬抑,终生不得志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花间派”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存词七十余首。后人辑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