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都 其四

局促真如虱处裈,思乘春浪到龙门。
许多同辈矜科第,已过华年逐水源。
两字功名添热血,半生知遇有殊恩。
壮怀枨触闻鸡夜,记取秋风拭泪痕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中年人对功名梦想的复杂心情,既有不甘又有无奈,像现代人面对职场瓶颈时的真实写照。

前两句用"虱子困在裤裆"的比喻,形象道出作者处境憋屈,渴望借科举考试("春浪")翻身。但看到同龄人早已功成名就("矜科第"),自己却像追逐水源般徒劳奔波,年龄优势已失("已过华年"),透着焦虑感。

中间四句剖白内心矛盾:虽然仍为功名热血沸腾("添热血"),也感激贵人提携("殊恩"),但半生奋斗只换来深夜闻鸡起舞的辛酸。这里"闻鸡"用祖逖励志的典故,暗示自己始终在拼命努力。

结尾最动人:让秋风擦干眼泪的细节,既保留尊严又不回避脆弱。不是嚎啕大哭,而是默默拭泪,这种隐忍的失落感比直接抱怨更有力量。全诗像一封中年人的深夜日记,把"不甘心却不得不认命"的心态写得入木三分,每个为生活挣扎过的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影子。

李鸿章

李鸿章(1823年2月15日—1901年11月7日),晚清名臣,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,安徽合肥人,世人多尊称李中堂,亦称李合肥,本名章铜,字渐甫或子黻,号少荃(泉),晚年自号仪叟,别号省心,谥文忠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“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”,慈禧太后视其为“再造玄黄之人”,著有《李文忠公全集》。与曾国藩、张之洞、左宗棠并称为“中兴四大名臣”,与俾斯麦、格兰特并称为“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