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台上忆吹箫 夏日骤雨
岸草摇薰,衢尘漾暖,梅天十日长晴。
自楝花开后,午倦难醒。
强把雕栏闲凭,又宛忆、去夏蝉声。
轰雷骤,满庭跳雨,砌响檐鸣。
神清。
暑归甚处,更几阵横风,衣袂凉生。
趁画帘半飏,扑入蜻蜓。
多少华堂绮阁,抛纨扇、玉腕初停。
浓云散、斜阳影底,屋角犹明。
自楝花开后,午倦难醒。
强把雕栏闲凭,又宛忆、去夏蝉声。
轰雷骤,满庭跳雨,砌响檐鸣。
神清。
暑归甚处,更几阵横风,衣袂凉生。
趁画帘半飏,扑入蜻蜓。
多少华堂绮阁,抛纨扇、玉腕初停。
浓云散、斜阳影底,屋角犹明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夏日一场骤雨前后的生动场景,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细腻感受。
上片开头用"岸草摇薰,衢尘漾暖"勾勒出闷热夏日的氛围,空气中飘着青草香,路上尘土被晒得发烫。"梅天十日长晴"点出这是梅雨季难得的连续晴天,人们被暑热折磨得昏昏欲睡。午后困倦时,主人公倚着栏杆发呆,忽然听到雷声——这里巧妙用"去夏蝉声"作引子,让雷雨的到来更有戏剧性。接着用"满庭跳雨"这个灵动比喻,配合"砌响檐鸣"的声响描写,瞬间把暴雨倾盆的画面写活了。
下片写雨后的清爽。"暑归甚处"这个问句特别有趣,仿佛暑热是个能被打跑的活物。凉风穿过半卷的画帘,还带着几只慌不择路的蜻蜓,这个细节既真实又充满诗意。最精彩的是写富贵人家的反应:小姐太太们慌忙扔下扇子,这个"玉腕初停"的细节,比直接说"纳凉"生动百倍。最后云散天晴,屋角残留的水珠映着夕阳闪光,这个收尾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,余韵悠长。
全词就像用文字拍的夏日纪录片,有草香、尘土、雷声、雨点、凉风、蜻蜓、纨扇、阳光这些"镜头语言",通过普通人打瞌睡、富贵人家乘凉这些生活片段,把夏日骤雨写得声色俱全。最难得的是,明明写的是日常小事,却透着股鲜活灵气,让人读着读着仿佛也感受到了那阵凉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