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句不随飞鸟尽,名山可想属僧多(题灵岩广化寺)。
沈香已带寅前气,腊酒初闻子后香(守岁)。
月明夜色玉连锁,露冷秋茎金屈卮(水仙花)。
作赋重游前赤壁,题诗一笑再玄都(夏政斋权府再举留莆郡镇守)。
功名不建头颅老,日月如驰髀肉生(雪髭)。
旧书馀草风搜遍,好树开花月送来(幽居)。
凄其死者无归路,羞与雠人共载天(官筑城垣起众坟石)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由多个独立诗句组成,每联都像一幅浓缩的画卷,用简洁的语言传递深刻的人生感悟。

开篇写灵岩广化寺,说好诗句不会随飞鸟消失,而名山多被僧人占据,暗含对文人雅士与佛门争胜的幽默观察。守岁联用沉香和腊酒的香气,巧妙捕捉除夕夜新旧交替时那种期待与怀旧交织的特殊氛围。

写水仙花时,将月光比作玉锁链,带露的花茎像金酒杯,赋予静态花卉动态的美感。再游赤壁和玄都观两处名胜时,用"作赋重游""题诗一笑"展现文人洒脱的雅趣。

最打动人的是雪髭联,直言功名未立却已白头,时光飞逝让人大腿长出赘肉,用身体变化直白道出中年焦虑。幽居生活则充满诗意:风吹旧书稿,月照花开树,简朴中见雅致。

结尾最沉重,写筑城时迁坟的惨状,死者无归所,生者耻与仇人同天,用"凄其""羞"等词传递乱世中普通人的悲愤与尊严。

全诗像一本微型日记,记录着山水之乐、岁月之感、隐居之趣和民生之艰,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,展现了古代文人既追求精神超脱又心系现实的多面性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