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天乐
重门半掩清秋节,孤帆角声催去。
金鸭香微,银屏梦短,一种伤离情绪。
芦汀烟渚。
记衰柳残杨,长亭初暮。
漫倚高楼,乱云遮断去时路。
依然秋色如许。
更归鸦几点,飞绕疏树。
千里关山,旧时明月,今夜照人何处。
凭栏无语。
怕雁逐书沉,又更霜露。
立遍空阶,影寒银汉渡。
金鸭香微,银屏梦短,一种伤离情绪。
芦汀烟渚。
记衰柳残杨,长亭初暮。
漫倚高楼,乱云遮断去时路。
依然秋色如许。
更归鸦几点,飞绕疏树。
千里关山,旧时明月,今夜照人何处。
凭栏无语。
怕雁逐书沉,又更霜露。
立遍空阶,影寒银汉渡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秋天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,像一封用景色写成的思念家书。
上半部分从眼前场景写起:半掩的院门、远行的船笛声、将灭的炉香、短暂的梦境,这些零碎片段都透着分离的苦涩。当看到芦苇滩、柳树和暮色中的长亭(古代送别之地),记忆突然鲜活起来。登上高楼想眺望远方,却被乱云挡住视线——这既是实景,也暗示着音讯阻隔的焦虑。
下半部分时间转到夜晚:乌鸦归巢、月光如旧,但物是人非。最揪心的是"怕雁逐书沉"这句,古人用鸿雁传书,这里既担心书信遗失,又害怕时间流逝(霜露代表岁月)。最后人影与银河相映的画面,把孤独感拉到极致——站在台阶上的人,仿佛成了连接天地的唯一存在。
全词妙在三点: 1. 用"香微""梦短"等细微事物放大寂寞感 2. 通过"乱云遮路""归鸦绕树"等动态景物衬托静止的愁绪 3. 结尾人影与银河的对比,让抽象的思念变得可视可感
就像我们今天看着微信对话框等不到回复时,连窗外的雨声都显得特别吵——古人用更优美的语言,说着同样的人间心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