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调歌头

其韵而寄之
暮云遮远眼,叠叠入青烟。十年不见,醯鸡同舞瓮中天。闻道山阴回棹,相去都无百里,李郭可同船。行止皆天意,端欲自操竿。
功名事,须早计,真安闲。高才妙手,不当留意市廛间。俄已山林长往,尘面时时拂镜,齿发甚衰残。廊庙非吾事,茅屋且安安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写的是人到中年对人生的感悟,核心思想是"放下功名,回归平淡"。我用几个关键词帮你理解:

1. 开篇的压抑感:用"暮云遮眼""青烟叠叠"描绘视线受阻的景象,暗示人生迷茫。说自己像"瓮里的小飞虫"(醯鸡)被困住,十年都没看清世界真相。

2. 转折与选择:提到朋友离自己很近(相距不过百里),可以像东汉名士李膺郭泰那样同船畅谈,但最终选择"自己拿鱼竿"——这个钓鱼的意象代表主动选择隐居生活。

3. 对功名的态度:直言"功名要趁早谋划"是反话,真正想说的是"有才华的人不该混迹市井"。用"山林长往"表明已经隐居,照镜子看到头发牙齿都衰败了,暗示岁月流逝。

4. 最终宣言:直接表态"朝廷大事与我无关",只要茅草屋能安稳度日就好。这里的"安安"重复使用,强调知足常乐的心态。

全词妙在把中年危机写得豁达:年轻时追求功名,现在看清了生活的本质。用"鱼竿""茅屋"这些朴素意象,反对"廊庙""市廛"的繁华,传递出"平凡才是归宿"的智慧。特别是"尘面拂镜"这个细节,让人看到作者对衰老的坦然接受,比直接说"我老了"更有画面感。

吕渭老

吕渭老(生卒年不详),一作吕滨老,字圣求,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宣和、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,有诗名。南渡后情况不详。赵师岌序其词云:“宣和末,有吕圣求者,以诗名,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。”“圣求居嘉兴,名滨老,尝位周行,归老于家。”今存《圣求词》一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