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韵马参谋新作山亭

家山千仞耸亭亭,梦绕苕溪十里青。
苦厌簿书迷老景,坐怀丘壑寄颓龄。
稚川可复寻勾漏,灵运能忘过始⑴宁。
叠石且从开小径,苦寒仍喜报馀馨。
天工未拟藏遗巧,物态何曾有遁形。
散策便思穿窈窕,沉钩真欲钓清泠。
已看袖里携东海,端向篱中得画屏。
半世生涯皆福地,不妨归更侍祠庭⑵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,同时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

诗的开头,诗人描绘了家乡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,亭子仿佛与山融为一体,这让他回忆起梦中苕溪两岸的青翠景色。这种对自然的怀念,暗示了诗人对繁忙公务的疲惫。他厌倦了繁琐的文书工作,觉得自己在忙碌中逐渐老去,内心渴望回到山水之间,享受宁静的生活。

诗人提到了两位古代隐士——稚川和灵运,他们分别寻找过勾漏山和始宁山,象征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接着,诗人描述了他在山中小径上叠石、赏花的场景,虽然天气寒冷,但花香依然让他感到愉悦。这里,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。

诗中,诗人还提到天工巧妙、物态无遁形,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叹。他散步时,心中充满了对幽深景致的向往,甚至想象自己能像钓鱼一样,静心享受这份宁静。诗人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将东海的壮阔美景带到了身边,甚至在篱笆之间也能看到画屏般的美景,这进一步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心灵的满足。

最后,诗人感慨自己半生的生活都像是在福地中度过,最终选择了回归,准备在祠庭中度过余生。这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,以及对宁静隐居生活的最终选择。

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展现了诗人对简单、宁静生活的追求,以及对世俗繁忙的厌倦。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渴望,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。

叶梦得

叶梦得(1077~1148) 宋代词人。字少蕴。苏州吴县人。绍圣四年(1097)登进士第,历任翰林学士、户部尚书、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。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,故号石林居士,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,如《石林燕语》、《石林词》、《石林诗话》等。绍兴十八年卒,年七十二。死后追赠检校少保。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,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。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,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"气"入词的词坛新路。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、狂气、逸气三方面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