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台路 赋得“手倦抛书午梦长”,效柳耆卿体,并次其韵

未天晚。
耐困人昼永,诗书抛乱。
掩纱厨、隐几南窗,神逐水沉香远。
莲漏丁丁,一枕梦游,柳憨花暖。
曾经惯。
旧路儿、桃源前度人散。
怅望碧溪流水,好梦醒、难抬倦眼。
细思量处,又惹下、暗愁无限。
人何在、风裳水佩,剩有绿阴幽馆。
无端鸟语惊回,从何消遗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午后困倦时,抛下书本进入梦乡,醒来后感到无限愁绪的情景。

诗词开头,作者提到时间还未到傍晚,但白昼漫长,让人感到困倦。于是,他抛下杂乱的诗书,躺在纱帐后的窗边,心神随着沉香的香气飘远。这里的“水沉香”是一种香料,暗示了环境的宁静和舒适。

接着,作者进入了梦乡,梦中的他仿佛游走在柳树和花丛之间,感受到一种慵懒的温暖。然而,这种美好的梦境并没有持续太久,梦醒后,他发现自己回到了现实,旧时的美好回忆已经消散,只剩下对过去的怅惘。

醒来后,作者望着窗外的溪水,心中充满了失落。他感到自己难以睁开疲倦的双眼,细细回想,心底又涌起了无尽的愁绪。他思念的人在哪里?仿佛只有风中的衣裳和水中的佩饰,陪伴着他在这幽静的绿荫馆中。

最后,鸟儿的鸣叫声打断了他的思绪,他不知道该如何排解心中的愁闷。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,表达了作者在梦与现实之间的徘徊,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。

这首诗词的魅力在于它捕捉了人在午后困倦时的微妙情感,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,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愁绪。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,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