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苏内翰

倦压鳌头请左符,笑寻颖尾为西湖。
二三贤守去非远,六一清风今不孤。
四海共知霜鬓满,重阳曾插菊花无。
聚星堂上谁先到,欲傍⑴金樽倒玉壶⑵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是写给好友苏东坡的,字里行间透着轻松幽默的知己情谊。

开头两句用俏皮话打趣苏东坡:你厌倦了在朝堂当大官("压鳌头"指做高官),主动申请调去地方("左符"指地方官印);现在你笑着在颍州西湖边游玩,倒是逍遥快活。这里把官场生活和闲适野趣对比,突出朋友洒脱的性格。

中间四句像唠家常:提到几位贤能的官员都离你不远(暗指志同道合),还有欧阳修("六一"是他的号)的高洁风骨与你相伴。最有趣的是直接调侃老友:天下人都知道你头发白了(当时苏东坡确实早生华发),去年重阳节你有没有像年轻人一样插菊花啊?这种朋友间毫无顾忌的玩笑,透着亲昵。

最后两句更活泼:想象朋友们在聚会场所"聚星堂"重逢,迫不及待要挨着酒杯痛饮。用"金樽倒玉壶"这样夸张的描写,把文人雅集写得像老友拼酒现场,充满生活气息。

全诗妙在把文人交往写得如此接地气,没有掉书袋的典故,只有互相打趣的熟稔。我们仿佛看到两位大文豪像普通人一样互怼互关心,这种超越身份的真诚友谊,正是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
刘季孙

刘季孙(1033~1092)北宋诗人,苏轼称其为“慷慨奇士”。字景文,祥符(今河南开封)人,北宋大将刘平之子。宋仁宗嘉祐年间,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,摄州学事(《石林诗话》卷下)。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。因苏轼荐知隰州,仕至文思副使。七年,卒,年六十。博通史传,性好异书古文石刻,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。刘季孙交游广阔,与王安石、苏轼、米芾,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,事见《东坡全集》卷六三《乞赙赠刘季孙状》、《东都事略》卷一一○《刘平传》。刘季孙诗,据宋王十朋《东坡诗集注》等书所录,编为一卷。《隰州志》称其“以文最称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