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对江南美好时光的怀念,以及物是人非的感伤。
开头"江南好"三个字直接点明主题,表达对江南的喜爱。但紧接着"又过落华朝"(又到了落花的早晨),暗示美好正在消逝,带着淡淡的哀愁。
中间两句用对比手法: "玉茗歌残情历历"——当年在玉茗(可能指茶馆或歌楼)听歌的欢乐场景还历历在目 "金堂人散水迢迢"——如今华丽的厅堂里人已散去,只有迢迢流水依旧
最后"魂去不须招"最动人,意思是:那些逝去的美好就像飘走的魂魄,不必刻意追回。看似洒脱,实则藏着深深的无奈。
全词短短几句,把"记得当时好,奈何留不住"这种人生常态写得含蓄又深刻。就像我们回忆同学聚会的热闹,再看如今各自奔忙的冷清,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。作者用落花、歌残、人散这些意象,让抽象的时光流逝变得具体可感。
王士祯
王士祯(1634—1711),原名王士禛,字子真、贻上,号阮亭,又号渔洋山人,人称王渔洋,谥文简。新城(今山东桓台县)人,常自称济南人,清初杰出诗人、学者、文学家。博学好古,能鉴别书、画、鼎彝之属,精金石篆刻,诗为一代宗匠,与朱彝尊并称。书法高秀似晋人。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。论诗创神韵说。早年诗作清丽澄淡,中年以后转为苍劲。擅长各体,尤工七绝。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,时人诮之为“清秀李于麟”,然传其衣钵者不少。好为笔记,有《池北偶谈》、《古夫于亭杂录》、《香祖笔记》等,然辨驳议论多错愕、失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