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下笛·八月十三夜馆楼眺月,和白石
月影空寒,疏桐细响,露浓如雨。
栏边雁语,怨凭栏旧人去。
垂阳⑴却为相思老,剩憔悴柔丝几缕。
但玉京信远,琼楼秋悄,怅望天路。
延伫。
无言处。
有代说羁心,绿衣鹦鹉。
西风万里,故乡今在何许。
砧声笛韵俱凄绝,问遥夜愁肠断否。
掩关后,更照人虚幌,倦梦难度。
栏边雁语,怨凭栏旧人去。
垂阳⑴却为相思老,剩憔悴柔丝几缕。
但玉京信远,琼楼秋悄,怅望天路。
延伫。
无言处。
有代说羁心,绿衣鹦鹉。
西风万里,故乡今在何许。
砧声笛韵俱凄绝,问遥夜愁肠断否。
掩关后,更照人虚幌,倦梦难度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八月十三的夜晚,站在馆楼上眺望月亮时的复杂情感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,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、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惆怅。
首先,诗人用“月影空寒”来形容夜晚的寒冷和孤寂,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。接着,“疏桐细响”描绘了风吹过稀疏的梧桐树时发出的细微声响,增添了夜晚的静谧。而“露浓如雨”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湿润和凄凉。
在接下来的几句中,诗人通过“栏边雁语”和“怨凭栏旧人去”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大雁的叫声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,而“旧人”则指那些已经离去的亲人。诗人感到自己像“垂阳”一样,因为相思而变得憔悴,只剩下几缕柔弱的丝线,象征着他内心的脆弱和无助。
然后,诗人提到“玉京信远”和“琼楼秋悄”,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。玉京和琼楼都是传说中的仙境,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但现实却是“天路”遥远,无法触及。这种距离感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惆怅和失落。
在接下来的几句中,诗人通过“延伫”和“无言处”表达了内心的沉默和无奈。他感到自己像一只“绿衣鹦鹉”,只能通过模仿他人的话语来诉说自己的羁绊之心。西风吹过万里,诗人不禁自问:“故乡今在何许?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。
最后,诗人用“砧声笛韵俱凄绝”来形容夜晚的凄凉和孤独。砧声和笛声交织在一起,让人感到无比的悲伤和痛苦。诗人问自己:“问遥夜愁肠断否。”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。而“掩关后,更照人虚幌,倦梦难度”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和无法入眠的痛苦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表达,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复杂情感。他思念远方的亲人,怀念故乡,同时对现实生活感到无奈和惆怅。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,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魅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