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水田园生活,表达了作者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。
诗的前两句写景:陡峭的山壁环绕着数百个区域,山间的岩石缝隙竟然也能耕种。这里用夸张的手法("几百区")和出人意料的想象("岩石可耕锄")展现了一个奇特而艰苦的生存环境,暗示这里虽然贫瘠,但勤劳的人们依然能在此生活。
后两句抒情:要是能拥有这样一片山野,就能带着年迈的母亲在此终老。这里透露出两层情感:一是对隐居生活的渴望,远离尘世纷扰;二是对亲情的重视,希望能陪伴母亲安度晚年。"白首相将"四个字特别动人,既指自己头发已白,也暗含与母亲相守到老的朴素愿望。
全诗的魅力在于:用最直白的语言道出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——在浮躁的世界里,能有一个简单安稳的角落,与至亲之人相守。岩石耕种的意象既写实又象征,暗示着人只要心怀希望,再艰难的环境也能创造生活。
陈襄
(1017—1080)宋福州候官人,字述古,人称古灵先生。与陈烈、周希孟、郑穆友称“四先生”,倡理学。仁宗庆历二年进士。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,论青苗法不便,出知陈州、杭州。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、银台司兼侍读,判尚书都省。尝荐司马光、苏轼等三十三人。有《古灵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