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连环
素书谁托。嗟鳞沈雁断,水遥山邈。问别来、几许离愁,但只觉衣宽,不禁消薄。岁岁年年,又岂是、春光萧索。自无心、强陪醉笑,负他满庭花药。
援琴试弹贺若。尽清于别鹤,悲甚霜角。怎似得、斜拥檀槽,看小品吟商,玉纤推却。旋暖薰炉,更自炷、龙津双萼。正怀思、又还夜永,烛花自落。
援琴试弹贺若。尽清于别鹤,悲甚霜角。怎似得、斜拥檀槽,看小品吟商,玉纤推却。旋暖薰炉,更自炷、龙津双萼。正怀思、又还夜永,烛花自落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思念和寂寞之情。
开头两句,诗人感叹没有人能帮他传递书信,就像是鱼儿沉入水底、大雁飞走,距离遥远,无法联系。他问自己,自从分别以来,心里积攒了多少离愁别绪,只觉得衣服越来越宽松,身体日渐消瘦。
接下来的几句,诗人感叹时间一年年过去,但并非因为春天萧索,而是因为自己无心去强颜欢笑,辜负了满院盛开的花朵和药草。
诗的后半部分,诗人试图用琴声来排解心中的悲伤。他弹奏的琴声清冷而悲凉,甚至比霜天的号角还要哀伤。他想象着如果能够斜靠在檀木琴上,看着商调的小品,用玉指轻推琴弦,或许能稍稍缓解心中的愁绪。他还点燃了薰炉,焚起了龙津香,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温暖自己。
最后,他正沉浸在思念中,却发现夜已深,烛花悄然落下,仿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法挽回的孤独。
整体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诗人在漫长岁月中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,以及他在孤独中无法排解的愁绪。诗人用身边的景物和动作,如琴声、薰炉、烛花,来象征内心的情感,使得这种情感更加真实可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