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虎寺(2011)

钵水咒毒龙,杖锡慑猛虎。
开山千载前,祖师法力巨。
迤逦探幽径,披云入深处。
老松蟠苍鳞,修篁含绿雨。
溪声广长舌,石罅珠玉吐。
娇鸟忽一鸣,对客炫翠羽。
风水叹绝佳,庙貌更高古。
几经铢衣劫,殿阁存钟鼓。
佛堂式西藏,瑰丽异中土。
金身塑普贤,慧眼明如炬。
艳艳持莲花,时时施法乳。
宝象鼻长垂,听经首宜俯。
仰兹相庄严,天魔齐拜舞。
胡为世间人,造孽尚如许!
菩萨倘心慈,勿作山林主。
骑象莅尘寰,济我众生苦。
峨嵋多佛迹,未见诗人墅。
安能增广厦,寒士居仙府。
彩笔挹丹霞,白雪歌金缕。
池有弹琴蛙⑴,古曲翻新谱。
莫吟家国愁,空文何所补?
弗悯斯民艰,群氓谁敬汝?
秋月洗梦清,春山画眉妩。
佳日可登高,一啸风飘举。
悠閒当学佛,同列僧徒伍。
蔬食饮清泉,缁衣度寒暑。
四大悟皆空,奚以恋妻女?
世界真极乐,长生胜彭祖。
堪怜老杜愚,忠爱称臣甫。
苦志复唐尧,潦倒殂江浒。
听我言滔滔,佛仍默不语。
大笑下山去,驱车不稍伫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伏虎寺的所见所感,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自然景观的美丽,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

首先,诗的开头描绘了伏虎寺的古老历史与祖师的法力,展现了寺庙的神圣与庄严。接着,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,如幽深的小径、苍老的松树、翠绿的竹林、溪流的声音等,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,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。

在寺庙内部,作者描绘了佛像的庄严与瑰丽,尤其是普贤菩萨的金身与慧眼,象征着智慧与慈悲。通过这些描写,作者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对佛法力量的敬畏。

然而,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。作者感叹世间人仍然在造孽,希望菩萨能够降临尘世,拯救众生。这种对现实的批判与对菩萨的祈求,反映了作者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对佛教救世精神的向往。

接着,作者提到峨嵋山的佛迹,但同时也感叹这里没有诗人的居所,表达了对文化人与寒士的同情。作者呼吁在这片仙府般的土地上,应该为寒士们建造广厦,让他们也能享受这片净土的美好。

最后,作者通过对自然与佛教的描写,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他认为,悠闲的生活可以学习佛教的智慧,超脱世俗的纷扰,领悟生命的真谛。作者通过对杜甫的提及,进一步反思了忠爱与现实之间的矛盾,认为追求长生与极乐世界,或许是更好的选择。

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描写,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。诗中的意象丰富,情感真挚,既有对佛教的敬仰,也有对人间疾苦的关怀,最终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、追求心灵安宁的向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