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明教院》描绘了一幅山中寺庙的宁静画面,充满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。
首句“宝刹临苍峡,门迎万里船”,描绘了寺庙依山傍水的壮丽景象。寺庙坐落在苍翠的峡谷之中,门前是宽阔的江面,仿佛迎接着远道而来的船只。这里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宏伟,也暗示了它的地理位置——交通便利,四通八达。
接下来的“湍声沉鸟语,岸沫拥蛟涎”,通过声音和景象的对比,进一步刻画了寺庙周围的自然风貌。湍急的水流声盖过了鸟鸣,岸边的水沫仿佛拥抱着传说中的蛟龙。这两句既表现了山中的宁静,也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,仿佛寺庙与自然融为一体,充满了灵性。
“朝供收崖粟,宵瓶煮石泉”则转向了寺庙的日常生活。早晨,僧人们从山崖上采集野生的粟米作为供养;夜晚,他们用山间的清泉煮水。这两句展现了寺庙中简朴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,体现了僧人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。
最后一句“平生林壑趣,向此合留连”,是诗人对这一切的总结和感叹。诗人一生钟爱山林幽谷的趣味,而眼前的景象正是他心中理想的栖息之地,令他流连忘返。这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寺庙及其周围环境的喜爱,也传达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,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寺庙生活。诗人通过对寺庙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,表达了对这种宁静、简朴生活的向往和留恋,给读者带来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慰藉。
方惟深
(1040—1122)宋兴化军莆田人,徙居长洲,字子通。方龟年子。早通经学,尤工于诗,为乡贡第一。后举进士不第,即弃去,躬耕田间,闲则读书。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,为兴化军助教。所为诗精诣警绝,甚为王安石所称赏。有《方秘校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