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

七夕景迢迢,相逢只一宵。
月为开帐烛,云作渡河桥。
映水金(一作花)冠动,当风玉佩摇。
惟(一作预)愁更漏促,离别在明朝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浪漫场景,但字里行间透露着短暂的甜蜜和即将分离的忧愁。

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:七夕夜漫长,但相爱的人只能相聚短短一晚。"迢迢"既指银河的遥远,也暗示等待的漫长。接着诗人用两个绝妙的比喻:月亮是照亮他们相会的烛光,云彩是让他们渡河相见的桥梁,把自然景物写得充满人情味。

中间两句通过动态描写让画面活起来:织女的金冠倒映在水中摇曳生姿,玉佩在风中叮当作响。这些细节既展现仙子的华美装扮,又暗示他们相会时激动的心情。

最后两句笔锋一转,道出全诗最动人的情感:他们整夜都在担心时间过得太快,因为天亮就要分离。"更漏"是古代计时工具,"促"字精准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残酷感。明明写的是神仙相会,却让人感受到人间情侣的无奈。

清江

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诗僧。幼出家,代宗大历初至杭州华严寺,师华严宗僧人守真。归越州开元寺后,又从昙一学《四分律》。大历八年(773)至南阳从慧忠习禅观。大历、贞元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,与诗人皎然齐名,时称会稽二清。与当时诗人交往频繁。晚年住襄州辨觉寺,约卒于宪宗元和间。《宋高僧传》卷十五有传,另参《唐才子传》卷三。其诗多送别赠答及行旅抒怀之作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