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登兰山寄张五①

北(一作此)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。
相望试(一作始)登高,心飞逐鸟灭(一作心随雁飞灭)。
愁因薄暮起,兴是清秋发。
时见归村人(一作村人归),沙行⑴渡头歇。
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(一作舟)如月。
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,描写了秋日登山时的所见所感,表达了对友人张五的思念之情。

诗的开头"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",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闲适生活。白云缭绕的北山,正是隐士怡然自得的好地方。这里的"隐者"既指诗人自己,也可能暗指友人张五。

"相望试登高,心飞逐鸟灭"两句,写诗人登高望远,心绪随着飞鸟远去。一个"灭"字用得巧妙,既写出飞鸟消失在天际,也暗示诗人思念之情无处寄托的怅惘。

"愁因薄暮起,兴是清秋发"是全诗的情感转折。黄昏时分容易引发愁绪,而清爽的秋色又让人诗兴大发。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非常真实,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。

接下来诗人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秋日山村图景:归家的村民、沙滩上的行人、渡口歇脚的人们。特别是"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如月"两个比喻,把远树比作荠菜,江中小洲比作弯月,既形象又富有诗意,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。

最后两句"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"点明主题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。诗人期盼着能与友人一起饮酒赏菊,共度重阳佳节。这种真挚的友情令人感动。

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写景抒情融为一体。诗人通过对秋日山景的描绘,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,展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孤独。诗中"愁"与"兴"的交织,正是人生常态的真实写照,读来令人产生共鸣。

孟浩然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