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劳作的场景,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。
前两句"四鼓敲推更已残,腰镰谁把上东山"直接带我们进入深夜:凌晨四点更鼓声渐弱,天快亮了,有人腰间别着镰刀正往东山走去。这里用"谁把"的疑问句式,暗示了劳动者孤独的身影。
后两句"似弓还大梳还小,小碟谁将叠大盘"用三个巧妙的比喻写月亮:月亮比弓大些,比梳子小些,又像小碟子叠成了大盘子。这种层层递进的比喻手法,把月亮从不同角度反复对比,既形象又有趣,让普通的月夜景象顿时生动起来。
全诗最妙的是把深夜劳作的艰辛(腰镰上山)和自然美景(多变月相)自然融合,用月亮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。劳动者在深夜上山时看到不同形态的月亮,既点出了劳作时间之长,又在辛苦中透出一丝诗意。这种将生活艰辛与自然之美结合的手法,让普通劳动场景焕发出特别的韵味。
苏福
苏福,潮阳(今广东惠来县)人。少孤,生有夙慧,八岁能属文,人呼为神童。洪武间举童子科,赴京,以年少,令有司护还。卒年十四。所著《秋风辞》、《纨扇行》,时皆称之。清康熙《潮州府志》卷九上有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