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韵忠甫初见菊开

积雨晓放霁,红日照我帷。
起来步幽蹊,金蕊灿朱扉。
芳姿自妩媚,微香袭人衣。
令节无多日,更宜拥培之。
三径岂不富,最喜先开枝。
此意谁领解,惟有渊明知。
子诗正芳润,白露与俱滋。
未□泛杯酌,且要涤甘肥。
落英行可餐,乐哉遂忘饥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,诗人看到菊花盛开的欣喜之情,并借菊花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。

开头四句写景:连绵阴雨后天空放晴,朝阳照亮了诗人的帷帐。他漫步在幽静的小路上,看到金灿灿的菊花在朱红色门边绽放。这里用"红日"和"金蕊"形成色彩对比,画面明亮温暖。

中间六句赏花:菊花姿态优美,淡淡香气沾染衣襟。诗人想到重阳节将至("令节"指重阳),更要好好栽培它们。虽然小路旁花草很多("三径"代指隐居处),但最让人惊喜的是菊花最先开放。这里"先开枝"暗喻诗人自己高洁的品格。

接着四句抒怀:诗人说这种爱菊之情只有陶渊明能懂(陶渊明以爱菊闻名)。朋友的诗歌像带着露珠的花草般清新,虽然还没能一起饮酒赏菊("泛杯酌"指饮酒),但看着菊花就能洗去俗念。

最后两句用典:化用屈原"夕餐秋菊之落英"的典故,说看着飘落的菊瓣就很快乐,甚至忘记饥饿,表达出超脱物欲的精神追求。

全诗通过日常赏菊的小事,展现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。语言清新自然,把菊花与陶渊明、屈原等意象联系起来,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义。最后"忘饥"的夸张说法,生动表现了精神满足胜过物质享受的境界。

冯伯规

冯伯规,岷州(今甘肃岷县)人。光宗绍熙元年(一一九○)知巴州(《金石苑·冯伯规题字》)。今录诗三十一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