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龙门史师寿不遇

香雾霏霏晓未开,一尊特地为君来。
仙翁落魄知何处,贪醉蟠桃不肯回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场景,表达了对一位仙翁的思念与祝福。

首先,诗的开头“香雾霏霏晓未开”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:香雾弥漫,天色还未完全亮起。这种朦胧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基调。

接下来,“一尊特地为君来”表明诗人带着一樽酒,专程为这位仙翁而来。这里的“君”指的就是那位仙翁,可见诗人对他的重视和尊重。

第三句“仙翁落魄知何处”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思念。仙翁如今“落魄”,不知道去了哪里,这让诗人感到失落和担忧。这里的“落魄”可能意味着仙翁不再像从前那样风光,或者他已经隐退,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。

最后一句“贪醉蟠桃不肯回”则带有一种幽默和想象。诗人猜测,仙翁可能是因为贪恋蟠桃的美味,喝醉了酒,所以迟迟不肯回来。蟠桃是传说中的仙果,常与长生不老、仙境相联系。这里用“贪醉蟠桃”来形容仙翁的逍遥自在,也表达了对仙翁生活的羡慕与祝福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朦胧景象和对仙翁的思念,表达了对仙翁的敬仰与祝福。诗中既有对仙翁处境的担忧,也有对他逍遥生活的想象,情感丰富而细腻。

段克己

段克己(1196~1254)金代文学家。字复之,号遁庵,别号菊庄。绛州稷山(今山西稷山)人。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,赵秉文目之为“二妙”,大书“双飞”二字名其居里。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,但入仕无门,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。金亡,避乱龙门山中(今山西河津黄河边),时人赞为“儒林标榜”。蒙古汗国时期,与友人遨游山水,结社赋诗,自得其乐。元宪宗四年卒,年五十九。工于词曲,有《遁斋乐府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