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晚

云霭浮空半雨晴,茅簷未忍扫残英。
欲将春物飘零尽,只有黄鹂一两声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《春晚》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,通过细腻的笔触,展现了作者对春天末尾景色的感慨和留恋。

首句“云霭浮空半雨晴”,描述了天空中飘浮着云气,时而有雨,时而放晴,这预示着春天的天气多变,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。这样的背景让人联想到春天即将结束,天气由晴转阴,预示着春天即将逝去。

次句“茅簷未忍扫残英”,讲的是屋檐下,作者不忍心清扫掉地上的落花。这里的“残英”指的是春天快要凋谢的花朵。作者不忍心清理,是因为他想留住春天最后的美丽,体现了他对春天的依依不舍。

后两句“欲将春物飘零尽,只有黄鹂一两声”,进一步深化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氛围。春天的景象如果都要凋零,除了黄鹂叫声还能剩下什么?这句话通过反问的形式,强调了春天即将逝去,而自然界中仅有少数的美丽依旧存在,比如黄鹂的叫声,这样反差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短暂与宝贵。

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末尾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结束的无奈和留恋。春天的美好时光即将过去,但通过黄鹂的叫声,诗人也感受到了一丝希望,即使春天过去,自然界的美丽依然存在。诗中流淌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叹息,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珍惜眼前美好、迎接新希望的情感。

张载

张载,安平(今河北安平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性格闲雅,博学多闻。曾任佐著作郎、著作郎、记室督、中书侍郎等职。西晋末年世乱,托病告归。张载与其弟张协、张亢,都以文学著称,时称“三张”。其中,载、协相近,亢则略逊一筹。《文心雕龙》说:“孟阳、景阳,才绮而相埒。”一说,“三张”指张亢与张载、张协二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