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江西周大夫(一作赠周太史)
否极生大贤,九元降灵气。独立正始风,蔚然中兴瑞。
渊伦照三古,磊落涵泾渭。真貌月悬秋,雄词雷出地。
具瞻先皇宠,欲践东华贵。咫尺时不来,千秋鼎湖泪。
因分三辅职,进领南平位。报政黄霸惭,提兵吕蒙醉。
岁星临斗牛,水国嘉祥至。不独苍生苏,仍兼六驺喜。
恭闻庙堂略,欲断匈奴臂。刬释自宸衷,平戍在连帅。
时康簪笏冗,世梗忠良议。丘壑非无人,松香有私志。
三朝倚天剑,十万浮云骑。可使河曲清,群公信儿戏。
沧溟用谦德,百谷走童稚。御众付深人,参筹须伟器。
他年蓬荜贱,愿附鹓鸾翅。
渊伦照三古,磊落涵泾渭。真貌月悬秋,雄词雷出地。
具瞻先皇宠,欲践东华贵。咫尺时不来,千秋鼎湖泪。
因分三辅职,进领南平位。报政黄霸惭,提兵吕蒙醉。
岁星临斗牛,水国嘉祥至。不独苍生苏,仍兼六驺喜。
恭闻庙堂略,欲断匈奴臂。刬释自宸衷,平戍在连帅。
时康簪笏冗,世梗忠良议。丘壑非无人,松香有私志。
三朝倚天剑,十万浮云骑。可使河曲清,群公信儿戏。
沧溟用谦德,百谷走童稚。御众付深人,参筹须伟器。
他年蓬荜贱,愿附鹓鸾翅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周大夫(或周太史)的杰出官员,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,展现了他的才华、功绩和人格魅力。
1. 开篇不凡: 诗一开头就说“否极生大贤”,意思是困境中会诞生伟大的人才,暗示周大夫是在国家艰难时期挺身而出的栋梁。用“九元降灵气”形容他天赋异禀,像上天赐予的宝物。
2. 才华与品格: - “独立正始风”:说他像古代贤人一样正直,引领时代风气。 - “雄词雷出地”:形容他的文章和言论像雷霆一样震撼人心。 - “真貌月悬秋”:用秋月比喻他光明磊落、清澈高洁的品格。
3. 功绩与地位: - 他深受皇帝信任(“具瞻先皇宠”),本可身居高位(“东华贵”指朝廷要职),但因时机未到,暂时未能完全施展抱负。 - 后来他担任地方官(“三辅职”“南平位”),像汉代名臣黄霸一样治理有方,又像三国名将吕蒙一样善用兵谋。 - 他的政绩让百姓受益(“苍生苏”),连自然现象(“岁星临斗牛”)都被视为祥瑞,烘托他的影响力。
4. 家国情怀: 诗人提到周大夫有平定边疆的雄心(“欲断匈奴臂”),但朝廷策略和现实阻碍(“世梗忠良议”)让他暂时无法实现理想。不过,他依然像“倚天剑”一样锋利,拥有“十万浮云骑”般的潜力,暗指他随时能为国效力。
5. 结尾的敬意: 诗人自谦是“蓬荜贱”(地位低微),但愿意追随周大夫(“附鹓鸾翅”),表达了对他的仰慕和对其政治理想的认同。
核心魅力: 这首诗用自然意象(月、雷、沧溟)和历史典故(黄霸、吕蒙)层层递进,既赞美周大夫的才华与功绩,又暗含对时局的感慨。语言豪迈而不失细腻,让读者感受到一位有理想、有能力的官员形象,以及诗人对家国天下的关切。
陈陶
陈陶(约公元812—约885年):字嵩伯,号三教布衣。《全唐诗》卷七百四十五“陈陶”传作“岭南(一云鄱阳,一云剑浦)人”。然而从其《闽川梦归》等诗题,以及称建水(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,即闽江上游)一带山水为“家山”(《投赠福建路罗中丞》)来看,当是剑浦(今福建南平)人,而岭南(今广东广西一带)或鄱阳(今江西波阳)只是他的祖籍。早年游学长安,善天文历象,尤工诗。举进士不第,遂恣游名山。唐宣宗大中(847—860年)时,隐居洪州西山(在今江西新建县西),后不知所终。有诗十卷,已散佚,后人辑有《陈嵩伯诗集》一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