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摄山栖霞寺诗并序

霢霂时(文苑作新。)雨霁,清和孟夏肇。
栖宿绿野中,登顿丹霞杪。
敬仰高人德,抗志尘物⑴表。
三空豁已悟,万有一何小。
始从情所寄,冥期谅不少。
荷衣步林泉,麦气凉昏晓。
乘风面泠泠,候月临皎皎。
烟崖憩古石,云路排征鸟。
披径怜森沈,攀条惜杳袅。
平生忘是非,朽谢岂矜矫。
五净自此涉(文苑作生。注云:一作涉。),六尘庶无扰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初夏雨后游览摄山栖霞寺的所见所感,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格的敬仰和超脱尘世的情怀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。

开头四句写景:细雨刚停,初夏的天气清爽宜人。诗人夜宿绿野,清晨登上丹霞山顶。这里用"霢霂"形容细雨,"清和"点明时节,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。

接下来四句抒情:诗人敬仰高人隐士的品德,他们的志向超脱于世俗之外。佛教"三空"(我空、法空、俱空)的哲理让人豁然开朗,顿悟世间万物都很渺小。这里将自然景色与禅理结合,体现诗人对佛法的领悟。

中间八句继续写游览过程:诗人穿着荷衣漫步林泉,感受麦田的清凉气息。迎着凉风,等待明月升起。在云雾缭绕的悬崖边休憩,看飞鸟掠过天际。拨开小径的茂密枝叶,攀折柔嫩的枝条。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之美,也暗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
最后四句表达人生态度:诗人说自己早已忘却世俗的是非纷争,衰老时也不必故作姿态。通过修行达到"五净"(戒净、心净、见净、度疑净、道非道知见净)的境界,就能摆脱"六尘"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的干扰。这里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纯净、超然物外的思想。

全诗以游寺为线索,将写景、抒情、说理自然融合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,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哲理的体悟。语言清新流畅,意境空灵超脱,展现了王融诗歌"清丽"的特色,也让读者感受到山水之美和禅意之妙。

江总

江总(519~594)著名南朝陈大臣、文学家。字总持,祖籍济阳考城(今河南兰考)。出身高门,幼聪敏,有文才。年十八,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,迁尚书殿中郎。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,官至太常卿。张缵、王筠、刘之遴,乃一时高才学士,皆对江总雅相推重,与之为忘年友。侯景之乱后,避难会稽,流寓岭南,至陈文帝天嘉四年(563)才被征召回建康,任中书侍郎。陈后主时,官至尚书令,故世称“江令”。任上“总当权宰,不持政务,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”,“由是国政日颓,纲纪不立”(《陈书·江总传》)。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)灭陈,江总入隋为上开府,后放回江南,去世于江都(今江苏扬州)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