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臼湖吊邢孟贞

石臼湖中春水平,石臼湖边春草生。
团蒲为屋交枝格,棘庭蓬霤幽人宅。
幽人半世狎樵渔,身没名湮强著书。
海内宗工王司寇,丁宁贤令式其庐。
式庐姝子何以告,惆怅姓名为鬼录。
捡点遗书付梨枣,顿使斯文重金玉。
前辈风流难再闻,祇今湖水年年绿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石臼湖畔一位隐士的生活,表达了对逝去文人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。

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: 1. 前四句用"春水平""春草生"等自然景象,勾勒出隐士居住的简朴环境——用蒲草编屋顶、荆棘围院子,屋檐下长着野草。这些描写突出了隐士清贫但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。

2. 中间六句讲述这位隐士(邢孟贞)的生平:他半辈子与樵夫渔民为伴,默默无闻却坚持写作。死后,当地官员(王司寇)专程来拜访他的故居,发现人已去世,只留下书稿。于是决定刊印这些作品,让这些文字像金玉一样珍贵流传。

3.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:前辈文人的风雅已经难以追寻,只有湖水年复一年依旧碧绿。通过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,突出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。

诗歌的魅力在于: - 用"团蒲为屋""棘庭蓬霤"等具体意象,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隐士的生活环境 - 通过"半世狎樵渔"到"遗书付梨枣"的转折,展现了一个被重新发现的文化价值 - 结尾"湖水年年绿"的意象,既延续了开篇的湖景描写,又深化了人生无常的感慨

这首诗告诉我们:真正的文化价值可能隐藏在平凡之中,需要有心人去发现和传承;而自然永恒与人世变迁的对照,更凸显了人文精神的可贵。

吴敬梓

吴敬梓(1701—1754年),字敏轩,一字文木,号粒民,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。汉族,安徽省全椒人。因家有“文木山房”,所以晚年自称“文木老人”,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,故又称“秦淮寓客”(现存吴敬梓手写《兰亭序》中盖有印章:“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”)。后卒于客中。著有《文木山房诗文集》十二卷(今存四卷)、《文木山房诗说》七卷(今存四十三则)、小说《儒林外史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