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袅娜 清明同继武、蛾眉、武曾、二鲍、康臣、石林、集野外松下,送锡鬯之扬州
最关心节序,又早清明。
风乍暖,日初晴。
唤吾徒、携著黄柑绿酒,乐游原上,去听鸧鹒。
不上红楼,何知紫陌,只傍松涛响处行。
无那故人先惜别,春风故遣柳条青。
此去扬州路好,竹西歌吹,正三月、花满江城。
樱笋会、木兰亭畔,高吟烂醉,让尔成名。
自顾茫茫,一官远客,春愁黯黯,万事飘零。
怅离情乡思,乱如芳草,散比浮萍。
风乍暖,日初晴。
唤吾徒、携著黄柑绿酒,乐游原上,去听鸧鹒。
不上红楼,何知紫陌,只傍松涛响处行。
无那故人先惜别,春风故遣柳条青。
此去扬州路好,竹西歌吹,正三月、花满江城。
樱笋会、木兰亭畔,高吟烂醉,让尔成名。
自顾茫茫,一官远客,春愁黯黯,万事飘零。
怅离情乡思,乱如芳草,散比浮萍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清明时节,一群朋友在野外松树下聚会,为即将去扬州的朋友锡鬯送行的场景。全词充满了春日闲适与离愁别绪交织的复杂情感。
上阕(前半部分)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明媚春光:暖风初起、阳光和煦,朋友们带着黄柑绿酒去郊外踏青。他们特意避开繁华的街市,专挑松林深处行走,听着松涛声享受自然之乐。但欢聚中带着伤感,因为春风把柳条吹绿的同时,也提醒着大家即将分离。
下阕(后半部分)则聚焦送别之情。先想象朋友将去的扬州三月美景:那里有热闹的歌吹、盛开的花朵,还有文人雅士聚集的樱笋会、木兰亭。但转念想到自己:作为一个漂泊在外的官员,面对春天反而感到忧愁迷茫,就像随风飘散的浮萍。最后用"芳草"和"浮萍"两个比喻,把离别的纷乱心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。
全词妙在把清明踏青的闲适、朋友相聚的欢乐、面对离别的惆怅、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这四种情绪自然融合。特别是用明媚的春景反衬离愁,用扬州的繁华对比自己的漂泊,让情感表达更有层次。语言清新自然,像"黄柑绿酒""松涛响处"等描写都充满画面感,读来仿佛能看见那群在松荫下把酒话别的文人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