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终诗

劳劳车马未离鞍,临事方知一死难。
三百年来伤国步,八千里外吊民残。
秋风宝剑孤臣泪,落日旌旗大将坛。
海外尘氛犹未息,诸君莫作等闲看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是一位老臣在生命尽头写下的感慨,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后人的警示。

前两句写自己一生奔波劳碌,直到面临死亡才明白"活着不易"的道理。这里用"车马未离鞍"形象地描绘了作者一生都在为国家奔波的状态。

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: - "三百年"指明朝国运,作者感叹国家一步步走向衰败的伤痛。 - "八千里"极言距离之远,表达作者即使远在他乡也心系百姓疾苦。 - "秋风宝剑"用秋风象征凄凉,宝剑代表武将,写老臣孤独的泪水。 - "落日旌旗"用落日比喻王朝衰败,旌旗代表军队,暗指军事上的失败。

最后两句是临终嘱托:海外威胁仍未消除,希望大家要重视这个危机。这里的"尘氛"指的是外国势力的威胁,"莫作等闲看"是语重心长的警告。

全诗通过"秋风""落日"等意象,营造出一种悲凉壮烈的氛围,展现了一位老臣在生命最后时刻仍然心系国家安危的赤诚之心。诗中既有对过去的反思,也有对未来的担忧,读来令人动容。

李鸿章

李鸿章(1823年2月15日—1901年11月7日),晚清名臣,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,安徽合肥人,世人多尊称李中堂,亦称李合肥,本名章铜,字渐甫或子黻,号少荃(泉),晚年自号仪叟,别号省心,谥文忠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“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”,慈禧太后视其为“再造玄黄之人”,著有《李文忠公全集》。与曾国藩、张之洞、左宗棠并称为“中兴四大名臣”,与俾斯麦、格兰特并称为“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