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使西还早发小涧馆寄卢滁州迈

野棠花覆地,山馆夜来阴。马迹穿云去,鸡声出涧深。
清风时偃草,久旱或为霖。试与惸嫠话,犹坚借寇心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清晨出发旅行的画面,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的关切和对友人的思念。

开头两句“野棠花覆地,山馆夜来阴”描绘了清晨的景色:野生的棠花盛开,仿佛覆盖了整个大地,而山中的馆舍在夜晚显得格外幽暗。这两句为后文铺垫了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。

接下来的“马迹穿云去,鸡声出涧深”描绘了作者踏上旅途的情景:马蹄声渐渐远去,仿佛穿过了云雾,而远处山涧中传来鸡鸣声,暗示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。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旅途的动态,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思绪和情感的流动。

“清风时偃草,久旱或为霖”则通过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:清风轻轻吹拂,使得草丛摇曳,仿佛预示着久旱之后可能会迎来甘霖。这里的“清风”和“霖”象征着希望和转机,暗示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切,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。

最后两句“试与惸嫠话,犹坚借寇心”则表达了作者与孤独的寡妇交谈,并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这里的“惸嫠”指的是孤独无助的寡妇,作者通过与她交谈,进一步坚定了自己为民请命的决心。“借寇心”则暗示了作者愿意借外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,表现出他的责任感和担当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,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感悟、对民生的关切以及对友人的思念。它既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,也传递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。

窦常

窦常(746~825),字中行,平陵(今陕西咸阳西北)人,郡望扶风(今陕西兴平东南)。大历十四年,登进士第。贞元十四年,为淮南节度使杜佑节度参谋,后历泉州府从事,由协律郎迁监察御史里行。元和中,佐薛苹、李众湖南幕,为团练判官、副使。入朝为侍御史、水部员外郎。八年出为朗州刺史,转夔、江、抚三州刺史,后除国子祭酒致仕。诗入《窦氏联珠集》,《全唐诗》存诗26首。与其兄弟牟、群、庠和巩并称“五窦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