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虎丘山精舍时的所见所感,展现了超脱世俗、向往自然的心境。
开头两句写诗人乘船沿着弯曲的水路前行,在山中寻找幽静之地,远离尘嚣。"芳杜性"指高洁的品性,诗人表示自己与俗人不同,追求更高雅的生活情趣。接着描写山中景色:佛塔倒映在流动的水中,花台散发着芬芳,屋檐边的桂树茂密生长,云雾随意地飘绕在窗前。这些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宁静悠远的画面。
后六句转入抒情。诗人说自己内心幽静,不会被外物牵绊;志向高远,容易让常人惊讶。最后两句是全诗主旨:诗人宁愿与鱼鸟为伴,也不愿为了功名利禄("玄纁"指官服)而屈从世俗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,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、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,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。
江总
江总(519~594)著名南朝陈大臣、文学家。字总持,祖籍济阳考城(今河南兰考)。出身高门,幼聪敏,有文才。年十八,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,迁尚书殿中郎。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,官至太常卿。张缵、王筠、刘之遴,乃一时高才学士,皆对江总雅相推重,与之为忘年友。侯景之乱后,避难会稽,流寓岭南,至陈文帝天嘉四年(563)才被征召回建康,任中书侍郎。陈后主时,官至尚书令,故世称“江令”。任上“总当权宰,不持政务,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”,“由是国政日颓,纲纪不立”(《陈书·江总传》)。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)灭陈,江总入隋为上开府,后放回江南,去世于江都(今江苏扬州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