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江云 其四 答峨眉令,春柳韵
此山仙吏管,葛洪一样,勾漏请丹沙。
七年山外路,画角声中,寸寸度褒斜。
云涛似海,白茫茫、不见津涯。
曾记写、秋边小幅,红叶段侯家⑴。
鸣笳。
落照乌尤,借还官马(陈福五见招。)。
偏事阻、纷纭似猬,历乱如鸦。
风流地、主旌阳裔,坐江亭,夜读南华。
七年山外路,画角声中,寸寸度褒斜。
云涛似海,白茫茫、不见津涯。
曾记写、秋边小幅,红叶段侯家⑴。
鸣笳。
落照乌尤,借还官马(陈福五见招。)。
偏事阻、纷纭似猬,历乱如鸦。
风流地、主旌阳裔,坐江亭,夜读南华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山中任职的官员的生活和心境,充满仙气和漂泊感。
上片用葛洪炼丹的典故,把山中官员比作修仙的道士,暗示他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。"七年山外路"说明他长期在外漂泊,在号角声中走过险峻山路。"云涛似海"的壮阔景象,既写实景又暗喻仕途迷茫,就像看不到岸边的茫茫大海。最后提到曾在权贵家画红叶小画的往事,透露出一丝对过往生活的怀念。
下片转入现实场景。傍晚的笳声中,乌尤山落日余晖下,朋友邀约却因公务缠身未能赴约,用"刺猬般扎人""乌鸦般杂乱"形容公务的烦琐。结尾笔锋一转,写自己在江边亭台夜读《庄子》的闲适,以道家思想超脱现实的纷扰,展现文人雅士的风流气质。
全词通过对比手法,将山居的清雅与官场的烦冗交织,既有对仕途的无奈,又透露出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。语言上善用比喻(如云海、刺猬、乌鸦),生动形象;结构上从回忆到现实再到超脱,层次分明,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隐之间的复杂心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