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吴颠尊师(丙寅年作)
饮酒经何代,休粮度此生。
迹应常自浼,颠亦强为名。
道若千钓重,身如一羽轻。
毫釐分象纬,袒跣揖(一作谒)公卿。
狗窦号光逸,渔阳裸祢衡。
笑雷冬蛰震,岩电夜珠明。
月魄(一作滑)侵簪(一作檐)冷,江光逼(一作映)屐清。
半酣思救世,一手拟扶倾。
击地嗟衰俗,看天贮不平。
自缘怀气义,可是计烹亨。
议论通三教,年颜称五更。
老狂人不厌,密行鬼应惊。
未识心相许,开襟语便诚。
伊余常仗义,愿拜十年兄。
迹应常自浼,颠亦强为名。
道若千钓重,身如一羽轻。
毫釐分象纬,袒跣揖(一作谒)公卿。
狗窦号光逸,渔阳裸祢衡。
笑雷冬蛰震,岩电夜珠明。
月魄(一作滑)侵簪(一作檐)冷,江光逼(一作映)屐清。
半酣思救世,一手拟扶倾。
击地嗟衰俗,看天贮不平。
自缘怀气义,可是计烹亨。
议论通三教,年颜称五更。
老狂人不厌,密行鬼应惊。
未识心相许,开襟语便诚。
伊余常仗义,愿拜十年兄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《赠吴颠尊师》通过描绘一位名叫吴颠的尊师形象,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对世道的不满。诗中充满了对吴颠生活态度和人格魅力的赞美,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内心的复杂情感。
首先,诗中提到吴颠“饮酒经何代,休粮度此生”,说明他过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,不依赖物质,追求精神上的自由。这种生活态度让他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独立和清醒。
接着,诗中用“道若千钓重,身如一羽轻”来形容吴颠的修行和心境。他虽然肩负着沉重的道义和责任,但内心却轻盈自在,不受外物束缚。这种境界让他在面对公卿权贵时,依然能够坦然自若,甚至“袒跣揖公卿”,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。
诗中还提到吴颠“笑雷冬蛰震,岩电夜珠明”,这里的“笑雷”和“岩电”比喻他内心的坚韧和智慧。他能够在寒冷的冬天里保持内心的温暖,像夜明珠一样在黑暗中发光。这种力量让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。
作者在诗中多次表达了对吴颠的敬佩,如“半酣思救世,一手拟扶倾”,说明吴颠虽然生活简朴,但却心怀天下,愿意为拯救世道而努力。这种精神让作者深感钦佩。
最后,诗中提到“自缘怀气义,可是计烹亨”,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愤慨。他认为,像吴颠这样的有道之士,本应受到尊重,但在现实中却可能被世俗所埋没。这种不公让作者感到无奈和悲哀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塑造吴颠这一形象,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、坚守道义的人格魅力的赞美,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道的不满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。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刻,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,让人读后不禁对吴颠产生敬意,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。
韩偓
韩偓(公元842年~公元923年)。中国唐代诗人。乳名冬郎,字致光,号致尧,晚年又号玉山樵人。陕西万年县(今樊川)人。自幼聪明好学,10岁时,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,令满座皆惊,李商隐称赞其诗是“雏凤清于老凤声”。龙纪元年(889年),韩偓中进士,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,后入朝历任左拾遗、左谏议大夫、度支副使、翰林学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