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海潮 远浦归帆
清流平远,行旌隐约,楼头望眼应真。
湖海壮游,琴书雅兴。
当年一舸轻分。
羁思感鲈莼。
正荻花卷雪,鸥鹭惊群。
桂楫兰桡,一帆风色趁归云。
飘飘片影轻翻。
带重湖雨色,湘浦波痕。
心旆共悬,愁思并系,曾消几度朝昏。
兰泽有芳荪。
算扣舷咏啸,谁吊忠魂。
忽忽斜阳,半钩新月映衡门。
湖海壮游,琴书雅兴。
当年一舸轻分。
羁思感鲈莼。
正荻花卷雪,鸥鹭惊群。
桂楫兰桡,一帆风色趁归云。
飘飘片影轻翻。
带重湖雨色,湘浦波痕。
心旆共悬,愁思并系,曾消几度朝昏。
兰泽有芳荪。
算扣舷咏啸,谁吊忠魂。
忽忽斜阳,半钩新月映衡门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游子归乡的动人画面,语言优美,情感细腻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:
一、画面如电影镜头 开篇就像航拍镜头——平静的江面延伸向远方,隐约可见移动的船帆,楼上有人凝神眺望。接着镜头切换到回忆:当年乘着小船离家("一舸轻分"),带着琴棋书画的雅兴闯荡江湖。现在归来时,看到的是芦花像雪片飞舞,鸥鹭被船惊起的动态美景。
二、情感层层递进 游子心情复杂得像打翻的调料瓶:看到家乡菜(鲈莼)想家,望着湖面雨雾("重湖雨色")和波浪痕迹,愁绪像船上旗帜一样悬挂心头。时间感也很巧妙——"几度朝昏"写日子难熬,"斜阳"变"新月"写归途漫长。
三、用典自然巧妙 "兰泽有芳荪"化用屈原诗句,暗喻品德高洁;"扣舷咏啸"让人想起苏轼泛舟赤壁的潇洒,但作者反问:现在还有谁记得那些忠义之士?最后门框上斜阳与新月的交替,像默默迎接游子回家的家人。
全词最妙的是把"归途"变成"心路":船帆的移动是实的,而"心旆共悬"(心情像旗帜飘动)是虚的,实物与情感相互映衬,让读者仿佛跟着船一起晃荡在思乡的情绪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