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题天与清香台
芳园矗层台,宛在江之曲。
何年植琼树,粲粲纷在目。
美人芙蓉裳,超遥处空谷。
时登月中观,玩此枝上玉。
幽芳忽吹来,妙契心自足。
维皇岂虚畀,真意盖有属。
夜阑耿无眠,霜霰天地肃。
寥寥翠禽语,葱昽晓光旭。
何年植琼树,粲粲纷在目。
美人芙蓉裳,超遥处空谷。
时登月中观,玩此枝上玉。
幽芳忽吹来,妙契心自足。
维皇岂虚畀,真意盖有属。
夜阑耿无眠,霜霰天地肃。
寥寥翠禽语,葱昽晓光旭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清香台景象,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,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精神追求的向往。
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般展开:一座高台矗立在芳草园中,蜿蜒的江边。不知何时种下的玉树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这里用"琼树"(美玉般的树)和"粲粲"(明亮的样子)营造出超凡脱俗的仙境感。
中间六句出现了一位芙蓉为衣的美人,她独居空谷,时常在月下观赏枝头如玉的花朵。当幽香随风飘来,她内心感到无比满足。这里"美人"可能象征高洁的品格,"玩此枝上玉"暗示她对美好事物的欣赏,"妙契心自足"则表现了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。
最后六句转入更深层的思考:上天赐予这美景并非偶然("维皇岂虚畀"),其中必有深意。夜深人静时,诗人辗转难眠,看着寒霜覆盖的天地,直到黎明时分听到翠鸟啼鸣,晨光渐亮。"霜霰天地肃"的寒冷与"晓光旭"的温暖形成对比,暗示着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过程。
全诗通过"清香台"这个意象,把自然美景、人物形象和哲学思考融为一体。诗人没有直接说教,而是用"玉树""芙蓉""霜霰"等意象,委婉表达了对超然物外、坚守本真的人生态度的赞美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寂静中感悟生命真谛的意境,让读者也能在想象中闻到那缕幽芳,看到那抹晨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