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有 秋收
秋水龙鳞,晚风牛背,散新晴、郊外芳昼。
几多时、春原嫩绿如绣。
如今活计汗珠里,说经年、一家南亩。
幸靠得天恩,酸心剩此升斗。
青黄断,挨饿久。
度日更无糠,白泥哄口。
还刮龟毛,半死命根谁救。
莫更笑,乡中叟。
军歌响、如何将就。
趁今日、郑侠图中,斟杯浊酒。
几多时、春原嫩绿如绣。
如今活计汗珠里,说经年、一家南亩。
幸靠得天恩,酸心剩此升斗。
青黄断,挨饿久。
度日更无糠,白泥哄口。
还刮龟毛,半死命根谁救。
莫更笑,乡中叟。
军歌响、如何将就。
趁今日、郑侠图中,斟杯浊酒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农民在秋收时节的艰辛生活,用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对比,展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。
上片开头用"秋水龙鳞,晚风牛背"这样优美的自然景色做铺垫,看似在描写田园风光,但很快笔锋一转,带出残酷的现实。"几多时、春原嫩绿如绣"与"如今活计汗珠里"形成强烈对比,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转眼变成了在汗水中劳作的艰辛画面。"说经年、一家南亩"道出一家人整年在田地里劳作的辛苦,而"幸靠得天恩,酸心剩此升斗"更是苦涩——辛苦一年,勉强靠着老天赏脸才有点收成。
下片直接切入更残酷的现实。"青黄断,挨饿久"六个字就勾勒出青黄不接时的饥饿困境。"度日更无糠,白泥哄口"更是触目惊心——连米糠都吃不上,只能用白泥充饥。"还刮龟毛"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农民被剥削到极致的状态。最后几句尤为沉痛,"莫更笑,乡中叟"是无奈的哀求,"军歌响、如何将就"暗示战乱带来的额外苦难,而结尾的"郑侠图中,斟杯浊酒"用宋代郑侠《流民图》的典故,将个人的苦难与历史上无数流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。
全词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大量强烈对比:开头优美的自然景色与后面残酷的生活现实对比;春天的生机与秋收时的艰辛对比;农民付出的汗水与微薄的收获对比。通过这些对比,突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。词人没有直接说教,而是用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画面,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农民的苦难,体现了对底层人民深深的同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