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粲销忧日,江淹起恨年。带川遥绮错,分隰迥阡眠。
□□横周甸,莓苔阙晋田。方知急难响,长在脊令篇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,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世事的感慨。

首先,诗的开头“玉粲销忧日,江淹起恨年”引用了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。玉粲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子,江淹则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。作者用这两人来比喻自己,表达了自己在消解忧愁的同时,内心的怨恨却在不断滋生。这种矛盾的情感,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和深沉。

接下来的“带川遥绮错,分隰迥阡眠”描绘了一幅水乡的美丽画卷。河流蜿蜒,水波粼粼,田野交错,阡陌纵横。这里的景色虽然美丽,但作者却无心欣赏,反而感到一种孤独和遥远。这种景与情的对比,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。

“□□横周甸,莓苔阙晋田”中的“周甸”和“晋田”指的是古代的土地划分。作者用这些历史地理名词,暗示了自己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。同时,“莓苔”象征着荒凉和遗忘,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
最后,“方知急难响,长在脊令篇”中的“脊令篇”指的是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,讲的是兄弟在危难时刻相互扶持的故事。作者引用这首诗,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对亲情和友情的渴望,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孤独和无助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历史典故、自然景物和地理名词的巧妙运用,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、孤独和对世事的感慨。这种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,使这首诗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。

李峤
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