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,写的是一年清明时节在祭祀活动之后,诗人与友人田彻依依惜别的情景。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诗中的每一句,用现代语言来帮助你理解。
首句“清明千万家,处处是年华”描绘了清明时分,家家户户都沐浴在春光里的景象。春天到了,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。
“榆柳芳辰火,梧桐今日花”这里描述了清明节的特色:清明前几天是上巳节,有烧火驱邪的传统,因此“榆柳芳辰火”是指人们点燃了榆树和柳树的枝条,用来驱邪避害。而“梧桐今日花”则是在清明时节,梧桐树上开满了花,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春天的到来。
“祭祠结云绮,游陌拥香车”这两句写的是清明节期间的祭祀活动和人们外出游春的情景。人们聚集在祠堂进行祭奠,装饰得非常美丽,甚至像云彩一样绚丽。而在田间小路上,各种香车宝马络绎不绝,人们纷纷出门踏青,享受春天的美好。
“惆怅田郎去,原回烟树斜”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不舍之情。诗人感到惆怅,因为朋友田彻即将离去,他站在原野上,望着田彻离去的方向,烟雾缭绕的树木斜映在他心里,表现出一种淡淡的离愁。
整首诗通过对清明节日的风俗描写,以及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刻画,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离别的伤感,让读者感受到了季节变迁中的温情和人生中的无奈。
杨巨源
唐代诗人。字景山,后改名巨济。河中(治所今山西永济)人。贞元五年(789)进士。初为张弘靖从事,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,迁虞部员外郎。出为凤翔少尹,复召授国子司业。长庆四年(824),辞官退休,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,食其禄终身。关于杨巨源生年,据方崧卿《韩集举正》考订。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作于长庆四年(824),序中述及杨有“年满七十”、“去归其乡”语。由此推断,杨当生于755年,卒年不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