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杂兴

看花须近寒食,看潮待过中秋。
二月十五花信,八月十八潮头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西湖杂兴》用简单明了的语言,道出了西湖边最值得期待的两大自然景观的最佳观赏时机。

前两句直接给出实用建议:看花要选在寒食节前后,看潮要等到中秋节之后。这里用"须"和"待"两个字,像经验丰富的老导游在传授秘诀,让人感受到这是经过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。

后两句则用具体日期强化这个建议:农历二月十五是花开最盛的时候,八月十八则是潮水最壮观的时刻。诗人把"花信"和"潮头"这两个自然现象拟人化,仿佛花朵会按时送来信使,潮水也会准时赴约,让自然景观有了灵动的生命力。

全诗最妙的是用两组对称的时间形成对比:寒食对中秋,二月十五对八月十八。这种对称不仅让诗歌朗朗上口,更暗含了四季轮回、自然有序的哲理。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花朵多么艳丽或潮水多么汹涌,而是通过强调"对的时间",让读者自己去想象那最美的瞬间。

王叔承

王叔承(1537—1601) 明诗人。初名光允,字叔承,晚更名灵岳,字子幻,自号昆仑承山人,吴江人。喜游学,纵游齐、鲁、燕、赵,又入闽赴楚。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,赋诗离去。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,嗜酒。春芳有所纂述,常醉卧弗应,久之乃请其归。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,对三王并封之议,遗书数千言规劝之,锡爵为此叹服不已。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。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,作汉宫曲数十阕,流传于禁中。著作有《潇湘编》、《吴越游集》、《宫词》、《壮游编》、《蟭螟寄杂录》、《后吴越编》、《荔子编》、《岳色编》、《芙蓉阁遗稿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