叙怀二首

弱岁读群史,抗迹追古人。被褐有怀玉,佩印从负薪。
志合岂兄弟,道行无贱贫。孤根亦何赖,感激此为邻。
晚节从卑秩,岐路良非一。既闻持两端,复见挟三术。
木瓜诚有报,玉楮论无实。已矣直躬者,平生壮图失。
去去勿重陈,归来茹芝朮.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可以分成两部分,前半段讲理想,后半段讲现实,像是一个人的成长自白。

前半段(前六句)是年轻时的豪情壮志: 诗人说自己年轻时读了很多历史书,一心想效仿古代贤人。虽然穿着粗布衣服(指贫穷),但心里藏着美玉般的才华。他相信只要志同道合,是不是亲兄弟不重要;只要坚持正道,贫穷也没关系。就像一棵孤零零的树,靠着这些信念支撑自己。

后半段(后十句)是成年后的现实打击: 随着年纪增长,不得不做低级官职,发现人生岔路太多。见识了人们首鼠两端(左右摇摆)的嘴脸,看透了各种投机取巧的手段。这时候才明白:像"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"这种美好回报只是传说,就像玉做的假钞票(楮是古代纸币)毫无价值。最后感叹:像我这种耿直的人啊,这辈子算是白折腾了。算了别说了,还是回家吃野菜(芝朮指代隐居生活)吧。

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强烈反差:年轻时相信"努力就有回报",长大后发现世界充满虚伪和算计。最后那句"回家吃野菜"不是真的认输,而是带着愤怒的 sarcasm(反讽),像现代人说的"躺平"。这种理想破灭的感慨,到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。

张九龄

张九龄(678-740) 唐开元尚书丞相,诗人。字子寿,一名博物,汉族,韶州曲江(今广东韶关市)人。长安年间进士。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后罢相,为荆州长史。诗风清淡。有《曲江集》。他是一位有胆识、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、名相。他忠耿尽职,秉公守则,直言敢谏,选贤任能,不徇私枉法,不趋炎附势,敢与恶势力作斗争,为“开元之治”作出了积极贡献。他的五言古诗,以素练质朴的语言,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,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,贡献尤大。誉为“岭南第一人”。

0